• 裴翁弟子班招生通知
  • 1
当前位置:首页 > > 优秀论文优秀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与现代国际生态建筑新概论 —黄曼峰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代人穴居野处之时,便开始留意哪处地方不受风吹雨打,哪处地方不受猛兽侵袭,哪处地方冬暖夏凉古人为了生存、居住安全和舒适,观察山川江河树木土石的变化,风雨气候的转换,比如住在河边,肯定要知道河水的流向、宽窄和深浅,水位的涨落,这叫了解自然;利用河水灌溉、航运等,这叫利用自然;有洪水、要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这叫改造自然;河道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而弯曲的,人就应顺着河岸而居,因势利导,这就叫顺应自然。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人们数千年生活体验积累经验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悟而成,是人们希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生态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方法来确定最优的地点和方位定居,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但在缺乏现代地质学、磁场学、气象学、水文学、建筑学和人体生理学知识的时代,人只能根据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认识自然环境,解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于是从原的人居环境选择与营造,及其发展中形成最高经典《周易》为其哲学理论,以天、地、人学理论为依据,逐渐形成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中国古代经典《周易》、《尚书》、《诗经》以及《道德经》中皆有文献记载。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从现代科学来看,风水学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

中国风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风水”一词始见于东晋郭璞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思想源于《易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据考证,从伏羲画八卦算起,建筑风水学的起源已有近七千年历史。《易传·系辞传》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人在生存繁衍中练出的选择居住环境的技能就是最原始的风水术八卦所指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就是“风水”理论的萌芽。到了周文王时代,人文思想已相当进步,物质生活也有了改善,家庭、国家、社会的伦理制度已经建立,《诗经》、《尚书》中已有祖先选择住所环境的记载,其中“辨方位、测山岗、察阴阳、观流水”等方法成了早期风水术的基本内容。此后,历代易学学家结合五行、八卦、十二时辰、二十四山向等宇宙图谱式的编码,完善了风水理论和操作方法,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平衡与循环的理念。

传统的风水文化中也早把“德”和“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劝人向善视为风水师的职业道德。主张:一德二地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古人为了施行教化,对“地理”作了神格化的阐释——人要看地,天要看人;地分三级,人分三层;人要选择好的地理,地也要选择适当的人上等的地理,上应星象,下呈地舆,自然天工形成,而没有假借丝毫的人力,如果不是圣贤豪杰、孝子忠臣,或广积阴德的人,无法获得这种佳地。中等的地理,是八卦生成,其中的景象变化,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构成一团佳气如果不是忠厚、肯做善事、敦守八德、持有品行的人,也无法得到这种地理。下等的地理,有山有水、左青龙、右白虎、水神山气、两案清秀,足可以庇荫先人的灵魂如果不是心地、不做亏心事的人,必无法得到这种地理。所以,上天永远不会把吉祥的地理赐给不善的人。如果我们能够虔心向善、勤修阴德,何必担心没有吉地可居住呢?奉劝芸芸众生,欲求吉地,须先培育好的心地才行!岭南风水先师杨公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吉穴真龙行处有,须从道德早先筹,龙真穴吉能招福,无德之人莫强求!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文化得到国际现代建筑界的尊重,现代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对老子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很高评价,认为是“最好的建筑理论”。据载当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去美国工作,与赖特见面,赖特开门见山地问梁思成:你到美国来的目的是什么?梁思成回答说:是来学习建筑理论的赖特听后一挥手说:请你回去吧!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因此梁思成先生出:建筑风水文化属于人居环境学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对中国历代城、村镇的选址、营造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其理论与方法不受时代限制,在现代仍有其独特价值。世界著名的科学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在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文中,对中国“风水”作了高度评价。他说:“风水理论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份和深刻的哲理,中国传统建筑法与大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结合,令中国的建筑文化美不胜收所以重新来考察它的本质思想和具体技术,对中国发展来说是有很大的意义。

当今世界很多西方国家以工业发展为主,以牺牲自然环境而造成生态严重失衡,以致引起天灾人祸,使人类品尝了破坏自然环境而遭到报复的惨痛教训,因此人们开始反思西方长期奉行的“征服自然理念”的片面性,开始重视生态自然。199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标志着重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的共识。

    现在国际建筑界都很重视自然生态建筑,就是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的理念指导下,探求自然和谐建筑风水设计理论。这一理论与中国《周易》的“天人合一”理论有其相通之,因而引起国际建筑界的关注和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院士说,中国古代都镇与帝王陵都重视建筑风水文化指出“风水”实际就是环境学。古代的建筑风水文化至今随着现代建筑物改良而不断地演变,正所谓一本通书不能读到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水学将通过现代诠解,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实践和深入研究,把那些糟泊分离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拓现代建筑风水学新理论,为人居环境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使之达到自然和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是笔者研究周易与人居环境理论目的所在。也希望更多学者能够好好把祖先留下中国《易学》这一门国学发扬大,让更多人了解以及有效地科学运用能够把这套中国国学推广到全世界,造福人类。

    建筑风水学与中国《周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审美观保持一致所谓“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则门族衰微中国古人为了安居乐业和世代昌盛注重风水,并千方百计寻找风水宝地。随着易学研究的深入,星象、奇门、堪舆等高级象数理论应运而生,对人生活、治国安邦的社会实践发挥了越来越大指导作用。出现了诸如周朝姜子牙西汉张良三国诸葛亮唐代李淳风、杨筠松,宋朝赖布衣明朝刘伯温等等杰出代表。他们既是开国元勋又是风水大师。封建统治者为了江山永固,独享生前死后的荣华富贵,历朝历代都设置了“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察人事”的朝廷官员,专事易学风水研究,发展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风水文化幸逢盛世从高等学府到住宅、企业,从繁华都市到村野农家,通过民间交流、论坛推动、电子网络等多种载体研究建筑风水学和运用风水学技能的热潮势不可挡。今天,香港、台湾至整个东南亚,风水盛行有目共睹。就连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也都设立中国《易经》研究机构。据悉单在日本就有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风水课,并欲抢夺先机搞“风水申遗”!风水盛世千载难逢传承和发展中国风水学不仅具有民族意义,而且具有中国文化意义。

现代建筑风水学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三才和谐统一的理念;二是在阴阳对称,阴阳平衡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达到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理念;三是天人感应的时空理念;四是五行生克的辩证理念;五是小到无形大到无边的“太极循环”理念。风水学的最佳境界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思维“求变”“求通”“求久”,以崭新的文化风貌跻身世界文化主流地位,现在中国风水学究研渐进佳境,现代建筑风水学研究不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在大学校园登堂入室。

现代建筑风水学是一门学科,它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目前建筑风水已经与人门居住文化的需求不可分隔,建筑风水学是国学的一部分,现今建筑风水学已经将环境哲学、地质学、景观学和生态修复技术结合起来,使建筑风水学的专业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选境择居的诸多风水理念已深入民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寻求“身心合一、自然和谐”的生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风水从业者更应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治学和工作精神,严格自律,有所作为,争当新时代“德艺双馨”的风水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愿中国建筑风水文化革故鼎新,健康传承,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本文转载来源于全球易经文化协会优秀论文集:http://www.yjwhxh.com/

转载请说明详细出处,中国易经协会官方网(http://www.cnoor.com)整理发布。

作者:黄曼峰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