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翁弟子班招生通知
  • 1
当前位置:首页 > > 优秀论文优秀论文

蔣介石母親王氏墓地風水之我見----徐晶亮著

 

 

歲次辛卯年冬月寫於湄池浦陽江畔

 

我出身在浙江,離甬不甚遠,剖析蔣母墳之風水早有夙願,但惰於性,一直未化時間去踏來龍去脈,緣起陳偉江先生相邀,趁秋高氣爽,馭車同行,一睹民國時期風水大家蕭萱為蔣母所作之作品。我之踏堪目的甚簡,只為蕭師作品之因由,蔣家王朝之興衰並不可在一墳一墓中可了斷的事,縱觀曆史,風頭浪尖上之人都在一個時期而已,但對後世子孫興衰,榮枯得失,源在此道之中,是不可回避的事,但憑已之所學,盡已之能去剖析,以餮同志者。
在剖析蔣母墳前,我們先了解下背景,蒋介石葬父之时,正值二次革命失败,蒋介石经历人生的低谷,然而此后不到8年,至其母亲去世的1921年,蒋介石己经成为国民党中的一位掌握实权的大员,其時蔣介石虛度已35歲,請蕭萱為母蔔地足可見對蕭萱學術之信任,因由起於有一湖北人姓名萱,字纫秋,为老同盟会会员,其人信佛,却精通堪舆学,时从业于上海。蒋介石慕其名,遂经友人介绍,登门拜访,请萱为其母择一风水宝地,随蒋到了奉化溪口溪口乃为一山村小镇,镇西有一奇秀小山。站在山前,远远望去,但见对面的山势由远而近,一层一层紧扣着,象一条游龙奔腾而来,群山朝拱。真是难寻的风水宝地,对蒋说,择吉日而葬,阁下不久便可飞龙在天。蒋甚感激,遂任命萱为湖北省政府秘书长,以示酬谢。從上可見,蕭為蔣母所蔔之處必是寅葬卯發之催官地。
蒋母卒于1921614午时,葬于同年1123日。
是年11月蔣介石為其母出殯歸葬,孫中山派許崇智為代表前來致祭,並親筆題寫了“蔣母之墓”。同胡漢民作墓志,汪精衛作銘,大書法家沈尹默書寫。墓的兩旁各豎一狹小石聯:“禍及賢慈,當日梗頑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摩涯。”此聯為張靜江所書,蔣介石自撰,用的名字為“周泰”。胡漢民集漢曹全碑字跡題守墓詩,為“供養嗟奚及,憂懷與歲長,白雲仍在望,竟擬老家鄉。”譚延間題“蔣太夫人像贊”,林森作誄辭,蔣自撰《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哭母文》。在蔣母治喪時,孫中山、張靜江等國民黨各方要人,均有祭文與唁電,後由葉楚傖搜集編為《哀思錄》印行。
我們經二個小時的車程,徑直到武林公園下車,對地理家而言,憑的全是腳力、眼力,在武林公園下車,最重要的水口當然是不能審視了,只能踏龍後複補。我在網上也看到有很多文章在評論蔣母風水,殊不知只是走馬觀花般一看,就妄言其善惡,我認為是不負責的,也不知其所以然的,蒋母卒于1921614日午时,葬于同年1123,這期間四個多月中,蕭師是下過一番工夫的,因為他知道不是一般的東家,沒有真本實力也不敢接這單生意的,你要知道蔣母風水實質,先必須弄清蕭師造旨如何,巒頭、理氣是何方見長?臺灣、香港等地有好多風水大師帶著弟子來考證,網上吹噓得也很厲害,我看都沒有道清所以然,人家把作品放在那,由你去品,也由你去評,你連人家為什麼要點在那都不明白,何等格局也不清,我是斷然信不得的,同時也可看出評論者是幾斤幾量了。網上也在爭論,蔣氏發跡是陰宅還是陽宅?一直爭論不休,可見持爭論者,不是地理家,因為你不知出處,不知過程,要出人必先有地,地能養肓人,蔣母之風水只不過是催官地,蔣中正人早就出了,何必去爭是蔣母風水和蔣氏陽宅風水所發呢?不去追根朔源,眼前事爭執不休,豈不怡笑大方?我們行話是尋龍要尋祖與宗,你要知蔣公所出,務必要追根尋祖,方能知來龍去脈。蒋的曾祖父叫蒋祁增,字怀盛,一直住在奉化溪口。从宁波蒋氏算起,蒋祁增是蒋光的25代孙。从奉化溪口蒋氏算起,蒋祁增是蒋仁杰的12代孙。蒋祁增生有3个儿子。长子叫斯生,二儿子叫斯水,老三叫斯千。蒋祁增把三子按夏、商、周的名分为3房。长子斯生为夏房,斯水为商房,老三斯千为周房。斯生生有1个儿子,名叫肇余。斯水没有儿子。老三斯千生有2个儿子:长子叫肇海,因为商房无子,过继给了斯水;第二个儿子名叫肇聪,他就是蒋的父亲。《武岭蒋氏宗谱》記載來看,豐鎬房位於武嶺路中段,門臨清澈明亮的剡溪,是蔣介石的祖居和蔣經國的出身地。蔣介石父輩有兄弟三人,各以朝代立房名,足見蔣家祖上就十分顯赫。長子為夏房,次子為商房,三子為周房,蔣介石的父親排行第三,故承周房。蔣介石七歲時,其父蔣肅庵病逝,次年兄弟分家,又另立房名。蔣介石同父異母兄弟蔣介卿出繼大房,襲夏房,蔣氏排序中,蔣介石是周字輩,他的譜名叫周泰。周房,周輩,因此蔣介石取西周文王都城豐邑首字,稱為豐房,其弟蔣瑞青取周武王都城鎬京首字叫鎬房。蔣瑞青早殤,蔣介石之子蔣經國過繼承祧,於是兩房並名為豐鎬房,也就是說,周房演變為豐鎬房了。從上世系來看,要知蔣之出處,務必要查先祖和曾祖之墓,方能知其出處。
蒋介石父亲之墓,位于溪口镇锦溪村北桃坑山右蟹钳之山腰上。蒋父于1895年去世,时蒋介石虛歲9岁,其兄才18岁,孤儿寡妇皆无力安葬。直至1913年才将其父与原配徐氏、继配孙氏合葬于此。其来龙发脉同是从雪窦山之主峰清明山向东南方之龙脉,龙脉气势雄伟,前呼后拥,左旗右鼓,护卫严密。尤其是父母山发脉处有两个天池左右夹护,龙脉从中而过,实为难得。《撼龙经》云:高山顶上有池水,两边夹得真龙行。问君高顶何生水,此是真龙楼上气。楼殿之上水泉生,水还落处两边迎。真龙却在池中过,池平两水夹又清,此处名为天汉星。天汉天潢入阁道,此星入相居天庭。此龙行至锦溪村北桃坑山,又自起星体,然后开屏出帐。中出一脉,如蛟龙入海,蜿蜒而下,至锦溪村又猛一回头,结回龙顾祖之穴。左方青龙过堂作案,右砂逆水关拦,真气不泄。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
作了以上交待,我在此不論其他墓穴,專就蔣母一墳作個探討,以示同好。
諺曰:
天臺起祖,龍車南下。
靈龜戲水,百裏特朝。
    這四句偈,暗示了蔣氏一代偉人入臺灣之印證。由此翻開了蔣氏風水之迷,其蔣母之墳也在“天臺起祖,龍車南下。”一脈之中。此地經雪窦山之廉貞起祖,主峰右旋一脈脫卸,龍樓鳳閣下殿,從筆架山轉雪窦寺前妙高臺,向東搏換,有一小天池養蔭,
龍經天池後高山過峽,峽脊有烏龜石,蜂腰束氣後起峰倪家山,經千丈岩瀑布後跌下,對面有仙人洞山和岩登山作護,也是高山中開帳,青龍之帳起星峰於清明山,向東行度經磨石嶺、明底崗、鵓鴣嶺、筆架山轉花尖山,搏閃經箭嶺頭,一脈南閃經蜂嶺、小西嶺,一脈直奔清峰嶺,經鷹咀山閃落往北坑嶺,直到江口鎮的塔山守住水口,其氣勢磅薄,山靈鐘毓,出帳幾十裏之遙。白虎護帳岩登山跌落班溪鎮,由南脈它山作護,經梅嶺峰尖、寺古平山、羊山、兔山、狗山、西圃嶺山、同山、牛角尖山,和青龍帳之小西嶺對峙管門,其氣勢不亞於青龍之帳。南北兩帳護其堂局,堂局向東鋪伸入奉化,其局內有湖山、琦山、武嶺山重重關鎖水口,禽星、曜星塞水捍門,獅子山、白象山守門戶,可見堂局之大,羅城之嚴護。各位看官,一山一水何能作憑?不知其局,何能知龍之貴賤乎?瞎眼地師,咬口嚼舌,有何益哉?
    龍自千丈岩個字落脈,在高山中層層跌下,穿脈過氣如線穿葉,經過入山亭村後,頓起高大雄偉之峰,當地名“君山”,跌落開帳起送砂,龍在此高山脫煞過峽,下落平洋,穿線起左右迎砂,重又跌斷,起鶴膝後頓起星體,土金合體成峰,側身開面向北,成座體星辰,輔星結地,此即“白岩山”,蒋介石母亲之墓,就在离溪口约三里的白岩山北面鱼鳞岙垄面的中垄,南面背陽,躬身伏北,北面左右砂環抱,兩翼開張,空瞰如張翅之蝶,南面剡溪貼身順流而下;在北面明堂看,山體如彌勒座像,穴點臍上命脈中,可見是龍真穴的。
到頭一節,束氣開面,北面明堂圓潤,南面躬身,無窩鉗乳凸,向背分明,龍行向東,落東看如飛娥開帳,無環顧之態,不束其氣,氣蕩無收,決無真穴可結,沾點龍氣,不過開族之地可耳;唯有北面,砂手抱腹,山盤水繞,端的如彌勒坦腹,後方樂山高托秀麗,前朝雄偉高大,砂頭秀聳,明堂開闊團聚,無有壓穴之勢,隨龍血脈之水合襟於右,氣口重重關鎖,歸庫於醜,實乃蔣氏福蔭之地。從山勢羅城看,法脈承接大房,人丁繁盛,小房人丁單薄,地理如是。
穴位立於中停臍穴,吐唇圓潤,吸納堂氣,下陰穴收不得堂氣,內堂局促狹隘,貫不得氣,可見蕭師功底之深,對巒頭是精湛得很,喝龍取象得體得法,堪稱大家。
立向出於自然,重明堂氣之收納,不在貪朝而為之,法出自然,立午山子向兼丁癸二度,上元三運,飛星盤如下:
 午山子向下卦(三运)1904-1923年
 
       午山
 巽┌───┬───┬───┐坤
   │ 8 7 │ 3 3 │ 1 5 │
   │ 二 │ 七 │ 九 │
   ├───┼───┼───┤
 卯│ 9 6 │ 7 8 │ 5 1 │酉
   │ 一 │ 三 │ 五 │
   ├───┼───┼───┤
   │ 4 2 │ 2 4 │ 6 9 │
   │ 六 │ 八 │ 四 │
 艮└───┴───┴───┘乾
       子向
 
本局地运一百年,八运入囚。本山向:三碧令星会合坐山,有来龙、聚水,水里龙神上山,背后有剡溪水经年不断,合理气之法,可主旺丁旺财。否则吉少凶多。向首生气,为中元旺星,有明堂蓄水,发财最易。在三运而以四绿为生气、为用神,“打劫”之意,庶乎近焉。内向如果兼癸丁有加,在三运亦是“北斗七星真打劫”之法,全局山星全盘合十。山星7入於中宮,兌方無水之照,此運蔣家王朝必下野了,此地如坤申方有水圆亮放光,能解八运“入囚”之虑,自从选风水宝地安葬蒋母之后,蒋的威望日隆,权柄日盛,南征北阀,节节奏凯。六運蔣公謝世,長子承法脈大統,七運蔣家王朝結束使命,退出曆史舞臺,气数如是。萧萱为蒋氏做的确是寅葬卯发的催官地不容置疑了,从峦头和理气来评判,萧萱不愧是民国时期之高师,从重庆奏明蒋公请虚云大和尚为陈亡将士超度一事来看,足见其襟怀,堪为后人所敬仰。
 
现截视图如下,以证以上卑人所论。雪窦寺龍身天池,龙脉由此而下。如图:
蜂腰束气,个字落脉,跌断过峡如图:
 
 穴位近图如是:

 

 

 

 

从龙身脑看朝山如图: